教育部最新通知:专业设置,瞄准16个产业领域!

时间:2025-07-02浏览:10设置

6月3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要把优化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重点。需要注意的是,通知中列举了16个重点产业和领域,支持高校对接相关产业设置本科专业。查看通知详情

 


16个重点产业和领域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自动驾驶。

关键领域包括: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

现代服务业包括:护理康养、文化旅游、物流。


麦可思研究梳理了与16个重点产业和领域密切相关的主要本科专业,及全国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阳光高考网)、近5年专业的新增情况,供高校专业调整参考——



01
战略性新兴产业


1.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培养微电子材料与工艺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系统封装设计以及多芯片组件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近5年全国共有105所高校新增该专业。全国有12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是2025年进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专业类别为交叉工程类,首批获批的高校包括复旦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培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及封装技术,兼具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近5年全国共有34所高校新增该专业。全国有131所高校开设该专业。


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自2018年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人工智能一直是高校竞相布局的热点,近5年有406所高校备案和审批通过该专业,堪称高等教育领域的“现象级爆款”。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属于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综合胜任力、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岗位更多需要从业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背景。


智能科学与技术:该专业以光、机、电系统的单元设计、总体集成及工程实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为主要内容。2003年,该专业由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提请建立,并在2004年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目前全国有216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52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3.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培养以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分子克隆技术为手段的现代生物技术人才。目前全国有352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9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生物制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工艺工程,具有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素质,可从事药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全国有138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37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4.量子科技


量子信息科学:融合量子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具备量子技术研发、系统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0年正式增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近5年全国有16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5.新能源


新能源科学与工培养能够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绿色电源、变频器、电动车驱动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目前全国有175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64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储能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首次将储能科学与工程列为目录外新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率先获批招生,近5年全国有102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2021年能源动力类还新增了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两个专业,近5年全国分别有7所、3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2025年新增的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值得关注,该专业属于交叉工程类。首批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6.新材料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培养具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能力,并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全国有165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87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的高级研究开发与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全国有264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31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7.低空经济


低空技术与工程:聚焦低空飞行器设计、低空交通管理、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等核心领域,融合航空宇航科学、控制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2024年教育部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首批开设。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培养无人机系统设计、智能控制、行业应用等领域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2021年进入本科专业目录,近5年全国有26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8.具身智能


机器人工程:2016年进入本科专业目录,当年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首批学生。课程涵盖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及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等核心内容。近5年全国有144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未来机器人:2023年进入本科专业目录,专业类别为交叉工程类。东南大学是全国首个设置该专业的高校,课程涵盖智能传感器技术、高级编程语言、脑机接口等前沿内容。近5年全国有3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9.自动驾驶


智能车辆工程:教育部在《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首次批准智能车辆工程作为目录外新专业,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率先招生。培养掌握智能车辆设计、自动驾驶算法开发及车路协同系统集成的复合型人才。近5年全国有60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02
关键领域


10.涉外法治


国际法:202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设立国际法本科专业,直接对接《关于加快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中“培养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的战略需求。近5年全国有5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11.国际传播


国际新闻与传播:2018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作为目录外新专业首次获批设立,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率先招生。专业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核心,培养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熟悉国际传播规则、掌握全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近5年全国有25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12.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属于政治学类,是一门以国际学学位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性强的交叉应用学科。该专业主要研究国际组织运营规律、全球发展趋势、全球治理动态、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和法语、国际谈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等。近5年全国有6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培养能够在外交机关和外事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组织、管理、业务和政策调研工作的人才。目前全国有2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3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外交学:培养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全国有15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1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13.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教育部在《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正式批准设立金融科技专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近5年全国有122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金融工程:以金融创新为核心,是以数理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目前全国有276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11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03
现代服务业


14.护理康养


健康服务与管理:该专业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核心,培养掌握健康管理理论、医疗服务流程及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属于公共管理类,近5年全国有55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康复治疗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康复治疗师。属于医学类专业,目前全国有21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40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15.文化旅游


旅游管理:培养具有旅游开发实际问题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目前全国有499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11所高校新设该专业。需要注意的是该专业是近年来高校撤销较多的专业之一,现有的专业也正在往数字文旅、智慧旅游等方向转型。


16.物流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专业,该专业是近几年高校增设的热门,近5年有88所高校增设。供应链管理注重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涵盖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强调跨部门、跨企业的协同合作。


物流管理:培养具有扎实的运筹学、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学及国际运输法规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及方法处理物流管理业务的高级应用人才。目前全国有501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五年全国有8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物流工程: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物流系统自动化技术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能力的人才。目前全国有128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近5年全国有5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阳光高考网、麦可思研究等。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